近10年来,她——
先后7次荣获“优秀员工”称号;
先后7次荣获“优秀党员”称号;
先后4次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2023年,更是首获公司“年度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她便是水勘院公司党群人事部部长陈加。
陈加,女,198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2007年7月进入水勘院工作至今。在水勘院工作的16年里,陈加同志从一名基层员工干起,历经磨砺,逐步成长为公司中层干部。在工作中,她勤奋好学、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积极践行着“要么不做,做就做好”这朴素而铿锵有力的人生信条。她把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化作了平凡岗位的忘我坚守,用一贯的朴实作风和严谨态度,夯实着职业生涯中不忘初心的每一步轨迹!
2023年,陈加同志以其在完成党建、党风廉政建设、重大专项政治任务、薪酬制度改革、绩效分配、历史遗留问题等各方面的突出成绩,被公司授予“年度突出贡献个人”称号。
一、敬业奉献,忘我工作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这两句诗形象的诠释了陈加2023年一年的工作状态。翻开她2023年工作台账,上面密密麻麻、条分缕析的记录着她的工作日志,每一条都如实地记录着工作内容、交办时间和完成时限。
——545条工作台账,内容涵盖党群部、人资部、纪检室、绩效办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涉及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班子考核、支部建设、党员教育发展、群团建设、统战、帮扶、薪酬管理、绩效考核分配、人才引进培训、职称、人事档案、劳务和劳动关系、岗位聘用、五险一金、退休人员管理、遗留问题处置、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让她每天的工作日程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除了全力保障部门日常工作推进,她还带领部门人员齐心协力,克服人手紧缺等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上级部署的7次专项行动和1次主题教育活动,光撰写的总结报告就近20份,字数超10万字,准备迎检资料接近30盒……这都是她用数字晒出的2023年“工作成绩单”。
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数说”的是她面对的前所未有的繁重任务和工作压力,“数说”的是她立足本职的坚守与奉献,也“数说”着她柔软性情中的那股子拼劲儿和狠劲儿。2023年3月18日,这个平凡的日子对于陈加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天,她穿上婚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在结婚典礼前,她和先生便早早商量好:等婚礼结束就休三天婚假,外出旅游一圈。然而,婚礼还没举行,公司就接到了上级关于开展巡察迎检的通知。在新婚旅游与巡察迎检的选择中,她毫无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她说:“作为公司的一员,必须要有大局意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服从集体利益,这是一名党员、一名中层干部所应具有的最基本的政治底色。”
去年10月,全市国资系统集中教育整顿工作如火如荼开展。11月3日周五下午,公司突然接到集团通知,要求第三天一早必须把迎检资料准备好。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有一个字——拼!
陈加至今对11月4日的那个夜晚记忆犹新。她回忆说:“当天晚上,我和同事们一直加班到凌晨4点才把迎检资料准备好,等回到家时已经凌晨5点了。”草草洗漱后,在床上眯瞪了两个小时,便又匆匆爬起,在8点钟准时赶到集团公司提交迎检资料。
2天时间!陈加顶住了工作压力,带领她的“小伙伴”们,完成了7600字的整改落实情况报告,收集整理了满满的、沉甸甸的8大盒迎检资料。
——“效率最高、资料最齐、质量最好”这是集团公司给予水勘院本次迎检工作的评价。这也是陈加和她的同事们用勤劳和汗水为公司“拼”回来的“无冕之冠”!
去年11月,陈加因身体原因预约了手术,由于2023年国资系统各项大型专项整改行动特别多,等到了预约那天,部门却有非常重要的事情需要她处理,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只好推迟手术时间。但到了第二次手术预约时间,类似的情况又再次出现,不得已,手术时间只得再度被推迟。这时,家里的老母亲终于坐不住了,给她打去电话,狠狠地“教训”她说:“陈加,究竟是工作重要还是身体重要。”
回想起过去的2023年,陈加不无感慨的说:“我感觉这一年来,自己就像只小蜜蜂一样,在眼花缭乱的工作中飞来飞去,每天都忙得忘记了时间,但是这种忙碌却又让自己感到无比充实和精彩。”
是的!像蜜蜂一样任劳任怨、勤劳的工作。水勘院正是因为有一群像陈加同志一样,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小蜜蜂”们,才酿造出来了公司今天持续发展的硕果。
二、不惧挑战,敢于担当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可能是对改制后的水勘院全新面貌最为贴切的描述。从事业单位改为国有企业,公司原有的体制机制都将按照国家“三项制度”改革要求,迎来大刀阔斧的变革。而在所有改革中,薪酬绩效改革又是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2022年1月25日,公司委托第三方公司编制的“三改方案”得到了集团批复。然而,纸上的理论办法是否经得起公司实践检验还是个未知数。为了测算薪酬制度模型是否可行,陈加拿出了“绣花”功夫,以坚韧的毅力,足足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进行模拟测算,经数易其稿,最终形成了长达63页、两万八千多字的汇报材料,为后续薪酬体系的健康运行提供了完善的数据支撑。
2023年,在薪酬制度运行一年后,针对运行中发现、职工反映较集中的问题,公司再次向陈加下达了工作任务——尽快对《薪酬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完善。为了提升自己在薪酬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她又购买了薪酬分配的专业书籍,一头扎进相关理论和案例的学习中。通过不断地学习、思考,经历了无数次班子研究、模型测算,最终公司修订的薪酬制度于2024年1月正式运行。
然而,改革肯定会有“阵痛”,但是不改会“长痛”。在新的《薪酬管理办法》正式出台后不久,公司就有个别职工陆续通过微信群,发表对新方案的不满,并抛出一连串问题,在群里点名要求她出来解释。面对这些误解和埋怨,陈加没有逃避退缩,而是站出来耐心地在群里向大家进行政策解释。她说:“那段时间心理压力真的好大,似乎自己一下子成了同事眼里的‘罪人’。但是,我的立场一直很坚定,作为上级决策的执行者,组织决定了的事情就要坚决去做,去执行,公司改革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但只要符合绝大多数员工的期盼,这样的改革就是成功的,我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去直面所有矛盾,去当这个‘罪人’”。
新的薪酬办法虽然出台了,但是要真正落地却还有很长一段“坡”要爬。这段“坡”就是绩效考核和分配。
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上午九点,当忙碌了一周的上班族们还蜷缩在温暖的被窝里,享受着冬日里难得的懒觉时,陈加已经到了公司会议室,提前做好了2023年项目绩效分配专题研究会的会前准备。从去年11月下旬启动绩效分配开始,她就进入了假期、周末连续加班作战的状态。经过去年项目分配工作的磨炼,如今的她对整个流程和规则已大体了然于胸。但在一年前,这可是横亘在她面前的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
2022年公司组织架构改革后,项目绩效分配职责由绩效办划归到了党群人事部,这对毫无项目设计和管理经验的陈加来说,处理这种专业性很强的薪酬分配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陈加回忆说,当时恰逢新冠爆发高峰期,自己感染上了传说中的“刀片株”,喉咙痛得像刀割,咳嗽得话都说不出来,加之春节临近,公司的全体职工都等着她们部门算好绩效,领钱回家过年。压力对于她来说可想而知!为了尽快搞懂项目绩效分配规则,她开启了没日没夜的加班生活,每天对照《绩效分配办法》,一边自学一边整理资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找领导和同事请教;咳嗽加重,身体吃不消了就跑去公司对面的诊所打头孢,打完针又赶紧回去加班;当体检复查出问题,医生要求她住院时,她却坚决要求回家,因为项目绩效工作还没做完。
“那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是连轴转,根本顾不上身体,就连元旦假都一天未休。”回忆起那段过往,陈加如是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历了两个月“地狱”般的煎熬后,她逐渐熟悉了项目绩效分配规则,独立做出了“项目总绩效内插计算表”等辅助工具,也在领导的指导下如期完成了2022年项目(一次)分配工作。
2023年,她带领党群人事部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加强了与生产、经营、财务和综合等部门的对接,定期汇总项目进度、收费、成本等信息,为今年年终项目绩效分配提供了较全面的数据支持,保障了公司2023年绩效分配工作的顺利进行。
经历了这些“磨人”的工作后,陈加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从一个浑浑噩噩的绩效“小白”成长为绩效“小达人”;从曾经的胆小怕事变得更加坚韧果决。在复盘这段改革经历时,她也总结出了自己的“成事秘笈”。她说:“畏难情绪就像一座高山,很多时候让人望而却步,但当你通过不懈努力攀登上去了,你会发现前面高山皆会成为脚下风景。改革工作必定会遇到深水区和硬骨头,只要坚守初心,勤学善思,再大的困难都能找到办法解决。”
敢涉深水区、敢啃硬骨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改革工作所做的行动指南,也是陈加参与改革工作的真切感悟,更是代代水勘人从1963年传承至今的“水勘院精神”。
三、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笔下坚韧不拔的竹子也恰似陈加身上百折不挠精神的现实写照。
2023年,水勘院迎来了建院60周年庆。这60年的风风雨雨,离不开老一辈水勘人的无私奉献。“以致敬之心、务实之举提升新时代国企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这是党和国家对退休人员做出的庄严承诺!
水勘院属于老事业单位改制企业,能否保障好退休老同志改制后的待遇就成了考验公司党员干部为民情怀的试金石。2019年公司改制后,原单位50余名事业单位身份退休人员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整体划转社会养老保险,并按照社保标准开始领取退休养老金。公司领导多次出面,向这批老同志们庄严承诺:今后一定会为他们把这件事办好,保障他们的切身利益不受损。
“当时,很多老同志们都不太相信我们能坚持为他们办好这件事。”陈加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道。这也怪不得大家不信,因为每年社保待遇补差都涉及市机保、社保、财政等多个单位的沟通协调,而且计算数据逐年累加,时间越长协调难度越大,要办成相当不易。作为具体经办人的陈加,每年为了把退休人员的待遇差资金申请回来,不但需要多次往返于机保、社保、水利局、财政等单位,还时常会碰到钉子。她调侃那时的自己就像个“牛皮糖”,不是“赖”在社保、机保窗口寻求他们给予数据支持,就是“蹲守”在上级单位领导门外等待汇报情况。
正是秉承着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毅力,从2019年人员移交社保至今,退休人员每年待遇补差均按期发放到位。不仅如此,党群人事部还形成了“退休人员待遇差调待明细台账”,做到了明细清楚,历史可查,切实维护了全体退休人员的切身利益,为稳定社会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公司在改制前尚有部分“原临聘人员”的养老、医疗和住房公积金遗留问题未处理。公司改革要顺利推行就必须解决好这批“原临聘人员”人员的诉求。但是,他们的情况特别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进行处理,必须分批、分层、分类的了解每一名人员的情况。为了摸清基础数据,陈加带领部门同志多次投入到细致而繁琐的“考古”工作中。陈加回忆说:“我们当时查阅的资料最早一直追溯到2004年,有些工资表已经遗失了,没办法,就只能和财务部的同事们一个年度一个年度的翻阅财务凭证,找不到凭证,就去找其他印证材料。”就这样前后查了两个多月时间,才成功“考证”出全部人员的历史资料,为后续客观准确地开展赔偿、补缴工作提供了详实依据。截至目前,30余名“原临聘人员”的医疗、公积金及养老保险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得到了职工们的一致认可。
2023年6月,公司一位退休老职工送来书面材料,认为水勘院在认定其学历、工龄及办理退休待遇等方面存在问题,要求公司查实并予以纠正。由于该名老同志退休时,陈加还没有参加工作,为了还原真相,她整整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在完成其他繁重工作的同时,加班加点地查阅了老同志的个人档案资料,查找当时工资改革、岗位设置等政策文件和相关依据,走访相关部门。她为此查证并形成了200多页的书面佐证资料,最早依据可追溯到1986年,收集的佐证资料用心、详实、充分,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高度赞扬,背后有多少委屈和心酸只有她自己知道。
处理完上访事件后,陈加感悟良多。她说:很多人会觉得干人事工作很容易,就是算算工资、报报资料、每天和人打打交道,谁干不来呢?但我干了十几年,越干越觉得这个工作不简单,越干越觉得自己还差得远。当我翻开八几年那些老档案资料,在那一张张浸透纸背的、用钢笔或毛笔字撰写的调查提纲和记录中寻找依据时,总能被老一辈人事工作者极其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态度而深深震撼。《道德经》里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没有哪件事、哪个岗位能一蹴而就,我们能做且必须做的,唯有坚守初心,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2023年年底,公司将改革重组之后第一个“年度突出贡献个人”奖颁发给了陈加,这不仅是对她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认可,更是对她工作中展现出的美好品德的推崇。
这些品德归纳起来便是——
对待工作,高度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
面对改革,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进取精神;
遇到困难,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